德国数据保护专员梅克·坎普(Meike Kamp)于2025年6月27日发布声明,要求苹果和谷歌从德国应用商店下架中国初创公司“深度求索”(DeepSeek)的人工智能(AI)应用,理由是该应用存在“数据保护风险”。以下为事件核心信息及背景分析:
一、事件核心
1. 德国下架要求
- 理由:坎普指控DeepSeek“非法将用户个人数据传输至中国”,声称其违反德国数据保护法规,威胁用户隐私安全。
- 执行要求:苹果与谷歌需尽快审查并决定是否在德国封禁DeepSeek应用,但未设定具体处理时限。
2. 企业响应
- 谷歌:确认收到通知,正进行评估;
- 苹果:暂未回应。
二、背景与深层原因
1. 数据安全担忧的政治化
德国此举被外界视为将数据安全问题与地缘政治关联。部分西方国家对中企AI技术的数据处理存在长期警惕,担忧数据可能被用于非商业用途。
2. DeepSeek的崛起与争议
- 技术实力:DeepSeek自2024年推出低成本、高效能的AI模型,在文本生成、代码编写、智能对话等领域表现优异,全球用户增长迅速。
- 审查历史:此前因“数据安全问题”已在多国受限:
- 意大利:2025年初以“个人数据使用不透明”为由下架;
- 荷兰:禁止政府设备使用;
- 比利时:建议官员避免使用,持续评估中;
- 美国:国会议员推动法案,禁止联邦机构使用中国AI模型。
3. 外交部回应
针对多国限制措施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多次表态:
- 郭嘉昆(2月6日):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,从未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数据;
- 毛宁(3月18日):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、将科技问题政治化,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权益。
三、技术争议焦点
1. 数据跨境传输指控
坎普指控DeepSeek将数据非法传回中国,但DeepSeek及中方此前均否认,强调依法合规处理数据。争议核心在于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透明度及法律依据。
2. 隐私与安全的平衡
部分国家以“数据主权”为由加强审查,但技术专家指出,过度限制可能影响AI技术的创新与普及。
四、后续影响与展望
1. 德国审查进程
苹果与谷歌需在无明确时限的压力下完成评估,决策可能受多方因素(如欧盟政策、商业利益)影响。
2. 全球AI监管趋势
DeepSeek事件或加剧各国对AI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,推动更严格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。
3. 中企出海挑战
中国AI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与合规化之间寻找平衡,可能加速构建符合多国法规的本地化数据解决方案。